《黄帝内经》记载,砭、针、灸、药是我国四种独立并存的医术。何为砭(包括术与具两个方面)?东汉人许慎在《说文解字》中解释砭为:“以石刺病也”。英国的汉英字典将砭译为:"stone needle",日本的国语字典将汉字的砭解读为"IST BARI",都是石针的意思。
在我们对历史文物的研究、考证,及大量民间砭具的收集中证实,古代就有“陶砭”、“水砭”可用做砭术的“温法”,“砭刀”、“砭剑”、“砭锥”、“砭铲”、“砭板”、“砭锤”、“砭砧”等,可做感、压、滚、擦、刺、划、叩、刮等方法。现代“砭术十六法”就是在这些方法的基础上形成的。砭针(刀)只是多类砭具的一种,不能用砭针代表全部的砭具,也不能用“刺”法代替全部砭术手法,更不能把四大传统医术之首的“砭”理解为只能排脓放血。所以正确的解释应该是:“实施砭术所使用的各种石制工具称为具,用砭具治疗疾病的手法称为术;用石制工具进行医疗保健的方法称为砭”。
在砭术的形成过程中先民们还有两个重要的发现。一是制做砭具的石料。先民们通过上万年的实践发现:并不是随便取一种石料制做砭具都会有同样的疗效。人们发现只有极少数特殊的石料,用它制成的砭具才能达到卓越的效果。人们找到这种石料制成砭具珍藏起来,为医疗保健使用,并将这些砭具作为传家宝一代一代地传下去。
二是发现了人体的经络系统、穴位、经络与脏腑的关系,以及穴位与治疗疾病的关系。随着人类医疗实践的延续和发展,又有很多新的穴位被发现。总之经络穴位的发现对后来针、灸术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,砭术的产生早于针术和灸术,针术出现以后,继承和丰富了砭术形成过程中已掌握的经络和穴位的有关知识,并将其继承发展至今。
西汉马王堆墓葬出土的锦书中尚有砭术的记载,《史记》中生动的描述过扁鹊用砭和其它医术救活虢太子的故事。然而自东汉以后,史书和医学典籍中已罕见有关砭术的记载,而据《后汉书·华佗列传》中记录,名医华佗精于药、针、灸,首创全身麻醉外科手术,对医学做出了重大贡献。但《黄帝内经》中的砭、针、灸、药四种医术到华佗这里只剩下针、灸、药三种,看不到砭术的踪影。东汉的大学者服虔说:“季世复无佳石,故以铁代之耳”。也就是说制造砭具用的特殊石头没有了,故此只能用铁器取而代之。何谓佳石?《难经》中说:“ 其受邪气,畜则肿热,砭射之也。”这里的“砭射”说的是这种石头有渗透、发散、象“无形针”作用在肌体深部的特点。后来到了唐朝砭术逐渐从医学界消失。唐代学者颜师古道出了:“古者治病则有砭,今其术绝矣”的感叹。这是因为制造砭具的佳石非常匮乏,因为原料问题是造成砭无法再流传下去的原因,所以砭术这种东方古老的医疗保健文化失传至今。
但是砭术并没有真正地离开我们,比如“刮痧”,就是流落到民间的一种“变了形”的砭术,只不过石制工具被其它物品取代,由此人们便不知刮痧的前身是砭,只知针灸源于砭。 |